浙江快递成功涨价!其他地方还远吗?

发布时间:2024-07-07 点击:49
国庆长假结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10月8号),浙江省邮政管理局发布了这样一则政务消息——浙江局多措并举推进市场秩序整顿工作成效明显。其中明确提到:
经过近四个月的治理,企业间不正当价格竞争行为已得到明显遏制,快递价格较前期也有了明显回升,快递末端派费得以有效保障,基层考核项目也逐步得到精简,如圆通已缩减考核项目,下调考核力度,对62项考核进行了调整,取消了34项考核任务;申通对不合理的服务类考核项目将精简1/3以上。基层网点亏损大幅减少,基本恢复到往年正常经营状态。
价格涨了,派费稳了,考核轻了,亏损少了,浙江快递做到了。能够取得这样的效果,主导方并不在快递企业,而是源于管理部门的整顿和引导。
这一点很关键。老鬼之前说过,单靠快递企业来突围,任何一家都无法走出“囚徒困境”。当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出现短暂停滞和失灵的时候,政府调控这只“有形之手”就有必要进行干预、规范和引导。只有将“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协同起来,快递市场才能摆脱恶性无序的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今天,我们就借着浙江邮管局的“喜报”,来聊一下快递价格理性回归这件已经迫在眉睫的事。
01
风向在变
期盼快递价格理性回归这件事,大家已经喊了多年。奈何年年呼吁,年年降价。这其中,固然有着企业之间充分竞争的因素,但更大的阻力可能来自市场之外的“有形”干预。
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过去的几年里,快递公司因为涨价或调价被当地相关部门约谈、告诫甚至警告和处罚的事情屡见不鲜。哪怕是旺季到来之前,依据市场规律和企业经营需要而进行的价格调控行为,都面临着“请喝茶”的风险。
比如2019年11月6日,在双11到来之前,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就召开了一场全省快递行业涉嫌垄断行为的告诫会,通报部分快递行业企业存在的协同涨价、限定交易等涉嫌垄断的违法行为。主要起因就是通达百几家快递在9月份的一次调价行动,因为涨幅较大,引发商家不满和投诉,进而被集体约谈告诫。
有意思的问题来了:同样是浙江,在对待快递涨价这件事上的态度,为何两年前是“涉嫌垄断”,现在却是“理性回归”?
风向明显在变。
老鬼的朋友黎叔直言:之所以说风向在变,并不是说相关部门“双标”,而是快递行业过去两年里近乎畸形的市场竞争所致。屡屡碰触甚至击穿底线与红线的恶性价格战,使得相关部门不得不出手干预和调控。
所谓“底线”是成本,低于成本的价格战如果任其横行和长期存在,必然导致整个行业无力专注服务,从大到强的转型也会渐行渐远。
所谓“红线”是指快递小哥和基层网点的权益保障,前者亦甚。以“降派费”为主要手段的竞争策略和价格战,已经严重损害到快递员这个群体的利益,基层网点也面临着生死考验,如果不改变,快递网络随时有可能坍塌,末端如果崩盘,潜藏的系统性风险也会集中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快递早已成为畅通经济和服务民生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当潜藏在其中的矛盾和风险日益凸显且越发难以调和的时候,就是国家出手的时候。
转折性的事件出现在今年6月23日。这一天,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等七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一个文件——《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
先仔细想一下为什么是这七个部委?《意见》聚焦的是快递员这个群体,但同时也离不开行业的治理和规范。七部委里,交通部和国家邮政局是主管部门,无可厚非。其余五个——如果说人社部、全总是侧重于“人”的保障,即快递员权益;那么发改委、商务部和市监总局就是着力于“业”的规范,即快递行业的营商环境。
这一点,从《意见》全文中的任务与分工上也能清晰看出。
七部委《意见》明确了要完成的8大任务,打头的第一条是“形成合理收益分配机制”。老鬼要说的重点也来了:在这个“首要任务”里,明确要求——加强监督检查,依法查处不正当价格竞争,规范对寄自特定区域的快件实施非正常派费结算等可能损害快递员权益的行为。
何为“不正当价格竞争”?关于不正当的价格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明确指出和列举了八种,其中之一就是经营者低价倾销。认定低价行为的一个标志就是:价格低于成本。
过去两年,快递市场上长期存在的价格普遍低于成本的肉搏战,相关的企业显然涉嫌低价倾销。
基于这个《意见》的贯彻和落实,才有了浙江省这次“近四个月的治理”行动。浙江省快递价格能够明显回升的主要驱动力,也在于此。
除此之外,国庆前正式获得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将于2022年3月1日起实施的《浙江省快递业促进条例》,也可以视为七部委《意见》的在地方落地的配套举措。该《条例》第三十六条明确规定:快递经营企业无正当理由不得低于成本价格提供快递服务。
可以说,浙江省打响了快递涨价的第一枪,也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这背后,靠的不是邮管部门“一家之力”,而是浙江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和协同推进的结果。
也正是因为这是国家、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一次“合力”之举,我们才敢于做出快递行业所处的营商环境“风向在变”这个基础判断。
02
“拐点”已至
浙江快递理性回归,成功涨价之后,其他地方会跟进吗?全国范围性的调价行动,会不会出现?这是所有快递人更关心的一个问题。
对此,老鬼的朋友黎叔预言:当风向发生转变,“拐点”也一定会悄然而至。这里说的“拐点”就是全国快递服务摆脱低价竞争,实现理性回归的拐点。在黎叔看来,这个“拐点”实际上已经出现。
具体体现在两个标志性事件:
1.通达百兔调涨全网派费
8月27日、28日,中通、圆通、申通、韵达、百世、极兔等6家快递公司公开宣布,将自9月1日起,对全网末端派费上调0.1元/票。上涨的派费,直接计入快递小哥的收入,不得截留和克扣。
6家快递公司一致表示,这一决策是为落实七部门《关于做好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的意见》,执行国家邮政局关于“全面保障快递员的切身利益”的工作部署,切实保障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
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的六大快递,先后宣布涨派费,而且是在现有标准基础之上普涨,所涨的派费也要求直接发放到一线快递员手中。这当然是好事,也足够振奋人心。
在关于这1毛钱谁出的关键问题上,黎叔表示,总部和加盟商可能会承担一部分,但绝大部分还是要上游的商家来“买单”,价格上涨势在必行。
2.头部快递玩家“止战”思变
“拐点”出现的另一个标志性事件是头部玩家竞争策略的转变,最具代表的当属中通。
8月19日,中通发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报:包裹量为57.72亿件,同比增长25.6%,日均业务量超过6300万票,持续领跑行业;调整后净利润达人民币12.72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为人民币19.324亿元,市场份额达21%。
相较于财报上的靓丽数字,更耐人寻味的是中通二季度财报的核心基调:韬光养晦,固本强基。因为它强烈的释放了中通“思变”和“转向”的信号:1、主动休战,选择养精蓄锐;2、韬光养晦不是战略收缩,而是把兵力用在更集中的地方。
黎叔说,快递行业打价格战,最要命的打法是市占率第一的玩家带头打,因为第一名要打,第二名和第三名势必要跟进。不进则退,惟有一战,想要“不掉队”就必须跟进打,没有其他选择。
问题又来了:二季度净利润超过同期的顺丰,坐拥100多亿现金流的中通为什么突然不打了?
中通“止战”的原因,固然有着国家导向的考量,但更重要的因素恐怕是在经过两年惨烈的价格战后,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也就是说,通过价格战来加速巨头出清的策略,并不理想。况且,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市场策略,也不可能长久。
站在这个角度,中通竞争策略的转变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中通不打,紧随其后的韵达和圆通也就有了多重选择的空间。大家都可以停下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
至于新入局的玩家要通过低价来快速获取份额,是否会再次引发全网价格战?黎叔坦言可能性不大。对头部的几大玩家来讲,后来者想要打价格战,他们可以跟,也可以不跟。即便“不跟”的代价是损失一部分份额,这样的“冲击”也不会影响到自身根基。
除了上述两个标志性事件,快递价格理性回归也是行业持续发展的需要。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屡屡击穿底线和红线的恶性竞争,已经开始动摇整个行业的根基。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从业者想看到的,更不是管理部门和国家想看到的。
10月9日,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在第52届世界邮政日致辞里提到:
我国邮政业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基本业情没有改变,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矛盾仍较突出,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更好用邮需要。特别是“最后一公里”基础薄弱、国际寄递物流体系建设滞后、全面绿色转型任重道远、安全监管任务日益繁重,这些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千方百计去一一破解。
路漫漫,其修远,在从大到强的转型路上,中国快递一直在追赶和努力;“东风”起,“拐点”至,一个新的竞争时代正在踏步走来。
本文来源于物流指闻,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